攀行,直至谷底合围,那合围处的城门,威严地矗立着。
梁峰举起望远镜,看到雁门关,感受到雁门关的雄浑气势。
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厚重而坚实。
门额上分别雕嵌的“天险”“地利”二匾,笔力遒劲,彰显着这座关隘的重要地位。
抬头仰望,城门高耸入云,仿佛能穿越云霄,那非凡的气度令人震撼。
关城内,敌楼、烽火台错落有致,共同形成了一组完整而严密的防御体系。
城墙高达 6 至 8 米,底宽 估计在 5 米,顶宽 3 米,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
每隔 120 米左右,便有一座烽火台和敌楼相互守望,在险要的地段,堡寨、壕沟和暗门等设施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威严。
环顾四周,这里峰峦叠嶂,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排列、远处的烽堠遥相呼应,传递着古老的信号。
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险要至极。
梁峰缓缓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敬仰与惊叹。
......
中军大营内。
梁峰坐在主位上,将领分列两侧。
梁峰面容冷峻,沉声说道:“雁门关,地处险要,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雄踞于崇山峻岭之间,峰峦叠嶂,山崖陡峭。
东连紫荆,西望吕梁,南抵中原,北通大漠,是连接塞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
其东西两面将众多隘口连为一体,控扼着南北交通的咽喉。
在战略意义上,雁门关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雁门关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凭借其险要的地势和坚固的防御设施,守军可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给予来犯之敌沉重打击。
关墙雉堞密集,烽火台遥相呼应,一旦有敌情,可迅速传递信息,组织防御。
在和平时期,雁门关又是南北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
对于我们来说,雁门关就是我们打进关中,合围金国的必经之路。
明日,攻打雁门关,一切按计划进行,违令者,军法从事!”
众将齐齐站起,抱拳大声齐喝:“胜利属于无敌的国公爷!”
……
翌日一早,东方的天空放亮,清冷的晨风中还带着丝丝凉意。
梁峰身披战甲,英姿飒爽地列阵于雁门关前。
全军气势恢宏,分成九支规整的方阵,井然有序地排列开来。
中军位置,三千镇魂军犹如钢铁长城,将梁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