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寡妇的户口在保定,只要他们俩结了婚,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p>
儿子是个没脑子的,女儿还小,这些事儿,自然不敢对他们讲。</p>
若是说漏了嘴,再被有心人一传播,本来没事也变成有事了。</p>
其实官府每天都会宣传政策,只要没有祸害过老百姓,是不会出现被审查的情况。</p>
只是他何大清和那些人接触的太多,有些事真的怕说不清楚。</p>
特别是去那些光头党军官家里做饭的情况下,谁给他证明有没有做过坏事?</p>
几年过去了,看到以前的师兄弟在四九城都活的很好,何大清也知道是他自己想多了。</p>
只是白寡妇确实帮了他,他何大清要是真这样走了,有点不地道。</p>
第二就是他真的没脸回四九城,不管理由有多充足,抛儿弃女是不争的事实。</p>
给儿女写了几封信,没有得到过一封回信,就觉得是儿女不愿意原谅他,何大清就更没有脸回来了。</p>
若是没有林东的参与,何大清会一直觉得儿女不愿意原谅他,要不然为啥一封回信都没有。</p>
至于易忠海会截留他信件的事,何大清压根就没有想过。</p>
因为他自认对聋老太太还有易忠海都有大恩。</p>
特别是1948年后半年的时候,金圆券如同废纸,扛一麻袋上街,买不回一个窝头,四九城那一天不饿死几十个人。</p>
若不是他何大清时常多整些吃的,他们能不能活着都两说?</p>
易忠海正值壮年,或许有办法,聋老太太必定是个饿死的命。</p>
何大清傻吗?自然不傻,可以说是有勇有谋,也不为过。</p>
他只是对易忠海和聋老太太太信任,之所以信任,是因为他知道这两个人是明事理的人,他何大清只是离开四九城又没死。</p>
结果就是他小看了这两个人的胆子,何大清不知道的事,建国后聋老太太有了后台,跟以前不一样了,她现在根本就不怕何大清。</p>
“雨,雨水,”——何大清双眼流泪,声音有些颤抖。</p>
易中海和阎埠贵此刻就站在易家门口,易大妈已经去后院请聋老太太了。</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