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
当然,也有好消息,今年对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全国兴起了大修水利的高潮。
全国上下拧成了一股绳,为这个新生的国家添砖加瓦。
林东想着工厂的分红权会持续到1966年,只要不作死,被抓到证据,还可以在国内安稳六七年。
车子来到大前门,正好赶上午饭时间,街上的行人很多,林东只得慢下车速。
没办法,到处都有小孩子四处乱窜。
还好,这是大前门,时不时的就会有辆汽车路过,倒也不会有人太过关注。
“小娥,去那里坐坐好不好?”
路过徐慧真家小酒馆,林东突然就来了兴致,想进去看看。
娄小娥点头,她从来没在这样的小饭店里吃过饭,现在也来来兴趣。
林东找了个离小酒馆比较远的位置,把车停在了这里。
旁边派出所的门卫,看到汽车停在这里,腰板都挺直了几分。
这点小动作,自然瞒不过林东的眼睛,这让他有点尴尬,好像有点耍人玩的意思。
林东之所以把车停这儿,是担心有人使坏,把车给划了。
现在只能假装没看到,待娄小娥下车,二人往小酒馆方向走去。
至于这个门卫会怎么想,林东只能在心里说句,“多谢同志帮忙看车。”
走进小酒馆,林东愣了一下,因为室内面积比第一次来的时候大了很多,至少多出了十张桌子,今日供应的小黑板上,竟然还写了炒菜。
只是客人反倒是比以前少了很多,一共也就坐了两桌,总共六个人。
林东看到徐慧真正坐在柜台里织毛衣,还时不时的说一句三字经。
旁边凳子上坐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跟着学。
没意外的话,这就是徐静理了。
蔡全无看到林东二人,从厨房走了出来,“二位同志,请坐,您看今个吃点什么?”
听到蔡全无的话,徐慧真抬起头,看了林东二人一眼,点头给了一个微笑。
只是这笑容里的苦涩,娄小娥都看出来了。
林东看向娄小娥,示意她点菜的同时跟蔡全无搭话说,“蔡同志,你们这里,是什么情况?”
虽然林东问的不明不白,显然蔡全无听懂了,因为小酒馆改革以后,很多老客户来了,都会问上一句。
“公方经理把隔壁的屋子划了过来,打通以后,又找来了厨子,菜品也就多了不少。”
蔡全无说的简洁明了,林东知道,这指定是公方经理搞的事。
林东看到另外两桌客人都是绸面衣服,显然家境不错,以前常来的力巴跟窝脖一个也没看到。
又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