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以前是睡大炕的,就是那种一个炕上能睡五六个人,一个屋就门口留出来够通过人的道儿,在这个道儿两边砌两个那么大的炕。
两个炕中间拉一个帘子,父母住一个炕,孩子们住一个炕。
白家原来是地主家庭,有田有粮,在那时候有田有粮的就有钱。所以白家雇的起佃户,四个孩子就被送去私塾读书识字了。
后来战争爆发了,白家在农村受到的影响没想城里那么严重,虽然读书不成了,可是只要认识字有书本就能继续学。
等后来战争胜利里了,到处都开始了重建,白家四个孩子都识文断字,又是大孩子,还是地主家的孩子。
镇上要建学校,白家响应号召,捐了不少,正好学校里缺老师,那个时候只要认识字,不用什么教师证就能上岗。
所以白家的四个孩子就去学校当了老师,白连城又因为是家里的老大,是成年人了,学校念着白家的好就给了白连城一个副校长的名头。
可是这人啊,不是认识字就愿意当老师的,等着学校正规了一点,白连城的大妹妹,也就是白家老二白莲鑫就不当老师了,转去镇政府做了主任。
白家老三白连峰和小妹妹白莲毓响应号召去参军了。
白家一点点好了,四个子女出钱,把宅基地扩大了一些,在正房两边又加盖了两间,毕竟都是大人了,再睡一个炕不方便。
正因为白家的四个孩子当年的选择,导致后来那几年特殊时期中,白家虽然被斗了,也就白太爷被斗了,被斗的时候也照顾的让他往后面站站。
最后就是白家交出了土地,房子什么还是给保留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