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靖的获奖作品。
又或是电影创作者们在共和国内地一拍三年的超长的时间周期。
再或是出动数千人马拍摄的古代骑兵交锋和攻城大战,几乎完全复原了古代战争中弩箭对骑兵的压制,步兵方阵迎战骑兵的打法,抛石机等装备的威力,更有如雷贯耳的“铁鹞子”“连环马。
这些因素,似乎天然就给这部电影带上了精心打磨,不惜血本还原历史真实感的高逼格光环。
尤其这部电影还是探讨文明和保护文化主题——电影中由日本人扮演的举人赵行德在西夏系统学习了西夏文字,并且编纂了西夏文字典。
来到敦煌之后,赵行德致力于古卷的抄写和保护,在敦煌城破前夕将古卷密封进莫高窟,他对朱王礼说,这是他愿意舍命去做的有价值的事情。
而这样具有强烈人文意义的电影获奖,无疑可以抬高日本在国际上的道德地位,彰显日本人在新时代里对战争的态度。
学院奖评委们没有道理不喜欢这样的调调儿,这方面雾制片厂的电影和人家的确没得比。
说白了,任何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可以不喜欢这部电影,但决不能否认这部片子,说人家拍得不好。
否则就是你没文化,格调低。
更何况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学院奖本质上还是一场“分猪肉”的颁奖。
最终一部电影能否拿奖,从来离不开人情和人脉的作用。
而在这些方面,相较刚成立不久,才刚刚初步确定自己分猪肉资格的雾制片而言,肯定是不能和拍摄《敦煌》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