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但家有一老尚且如有一宝,何况国朝老臣?朕与他们五人都商议了一下,定了个规矩。”
说罢再次笑了起来:“将来但凡从一品以上致仕,要是身子骨还好,就都受朕委任一个咨政学士,留居京城吧。也不劳累,朕遇事不决,想多听听意见的时候也方便咨询。若是身子骨不好,又或者实在想得一番清闲,那也能署个咨政学士的衔还居故里,无非书信往来会慢许多。”
三人心中一震,立刻先谢恩。
虽然没有具体职差了,但这无疑是一种让位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巨大影响力的方式,也是一种待遇。
当然了,他们都清楚,皇帝现在提起这件事绝不只是他说的“念旧情”。
果然,随后皇帝就开了口:“你们都是在朝多年,位列台阁多年,门生故旧遍天下。现如今,幸赖将士用命,朝廷上下一心,大明有此大胜,朕也有了偌大威望。君臣之间就不绕来绕去了,你们都知道朕想改制,想推行新政。大明内忧外患,朕这一生总是都要做些什么的。接下来,中枢和地方衙署改制、诸多新政,还要咨政学士们继续发光发热啊。”
其实三个人都是有觉悟的。
无非是皇帝希望他们凭借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关系,让那些听得进去他们话的,好好顺应大势。
当然,也是继续给他们提携后辈的机会。
咨政咨政,总要先知道皇帝和朝廷的想法,然后再根据需要提提自己的建议。
采不采纳虽然不一定,但总归是知道先机的,知道大明这艘巨轮往哪里走。
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他们仨才是最先感受到大势,或者在大势里率先被淘汰或者率先顺应的人。
“陛下恩重,老臣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