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也在积累着幽怨。
虽说与昌明号、宗明号合作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利益来源,但如今面对朝鲜这个诱人的机会,沈一贯既然被起复了几个月的南京总参谋,自然就是又担负着皇帝的重托。
因此对沈一贯的请托纷纷而来,希望做另一手投资。
在沈一贯看来,朝廷也有这个需求。
至少一两代人之内,朝鲜仍会是藩国,自成一统。此时去了朝鲜,就不便再迁任大明命官,属于要把个人和家族前途与朝鲜绑定。
一边是天朝上国,一边是偏远苦寒藩国,愿意去朝鲜的在职朝廷命官必定不多。
所以沈一贯举荐了不少“在野贤才”。
现在皇帝说得坦白,沈一贯只流露出盼皇帝垂怜的模样。
朱常洛看得好笑:“行了,知道你当初为了压住浙江殊不容易。只不过要是深究起来,不知多少人不能安享晚年。如今既然愿意为了国朝让后辈另有出路,朕不会吝于给他们一个机会。朝鲜大局未定,先叫他们都到京城来吧。就算到时要选定一些人援朝治藩,朕也会亲自考较训谕。”
“臣领旨。”
沈一贯松了一口气。
既然叫他们来,总不会白来吧?多多少少会给些机会,或许是去任官的机会,或许是将来互市贸易的机会。
沈一贯还没走出乾清门,只见王安喜气洋洋地拿着一道奏疏走过来。
“王公公,又有喜讯?”
王安看到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大喜!朝鲜汉城报来,京畿道兵马节度使金景瑞深明大义,兵谏朝鲜僭主下了罪己诏,如今朝鲜群臣联名奏请陛下圣裁。”
沈一贯吃了一惊,随后不由感慨:“陶路叔不世之功啊!”
王安有些微微不满:“这都是陛下威服四海,天兵忠勇无双,朝鲜国主民心尽失!”
沈一贯忙说道:“公公说的是,这才是要旨,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我去给陛下报喜了。”王安又说道,“沈咨政可稍歇,想必陛下又要宣诸相及诸咨政共议此事。”
沈一贯点了点头,但是却先加快了一些脚步,想走到宫外去让家仆先通知那些人到京城来。
已经快八十的人了,现在居然腿脚还颇为利索。
没办法,大明生机再萌,中兴之势已成,催着朝野都望向前方。
不久之后,皇帝果然召各相,还有三个咨政学士。
地点仍在养心殿。
听到了具体内容,沈一贯才知道并不是大事已定。
朱常洛说道:“陶崇道倒是有勇有谋,先只说了朕意朝鲜李氏该禅位,没说朕要委任王叔为朝鲜国主。眼下他在那里,只怕这金景瑞和朝鲜谏臣已经进退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