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上将军赵括望着面前已被涂抹成血红色的“将军岭”这三个朱漆大字,便是一掌拍向身边的山岩,咬着牙字字句句地清晰言道:“将军岭,将不再是我赵军将士的耻辱之地,来日,且看本将军如何屠灭秦军,扬我大赵骑射劲卒之声威”
上将军赵括曾率领“军统”特训太行,曾一连数月实地踏勘上党的山山水水,更曾将那硕大的上党沙盘看得滚瓜烂熟,可以说,论及上党之地形,除了那隐居上党太行中数十年、并处处留意的韩曲之外,无人可及赵括。
上将军赵括之所以选将军岭这座山头作为大军行辕所在,乃是出于地势和统筹调度之考虑。这将军岭所在地形甚为特殊,其恰是丹水、小东仓水与永禄水之分水岭。将军岭平地拔起约三十丈,底部为土坡,山腰以上便是石山,山坡乱石嶙峋、不易攀登。那山顶上却是一片平坦高地,可驻扎数万精兵。
若是站在山顶远眺而去,四方河谷与秦军黑色营垒,皆历历在目。秦军的大体动势,可以在此山头看得清清楚楚,确是难得的中军号令之所,着实当得将军岭之称号。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两千余年后,那一个个为了华夏儿女之独立、自强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军旅强人,均长眠于此。巍巍将军岭,与英灵同在,与闪耀将星同在。
新的大军行辕一扎定,上将军赵括便立即下令:将军岭即刻设置云车,插上那绣着金色赵字的绛红色军旗以做数十万大军之总号令。那日傍晚,当落日的余晖肆意洒落之时,万千沟壑山石被火烧霞染成了触目惊心的血红色。在这漫天血红色笼罩下,那面硕大的军旗,便随着傍晚的大风,呼呼啦啦地飘扬起来。
“旗在赵军在,旗亡赵军亡”上将军赵括如此对那些护旗的精锐士卒们交代着。直至长平大战结束,这杆硕大的军旗,再未离过将军岭一步。
约莫半月后,有了四国之盟做依仗的赵国,又从各处关隘之中陆续抽调了二十余万大军疾速奔赴长平前线,至此,赵军在长平囤积的士卒,已经接近六十万之巨。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