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以焦裕禄同志为镜子,学习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的赤胆忠心;学习他守土有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学习他解民之难、谋民之利的公仆情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n
★杨善洲: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
\n
杨善洲(197.1~010.10)男,汉族,云南施甸人。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n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扩大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n
杨善洲选择大亮山,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