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才能对领导的决策具有科学价值,决不能决策者先下结论,然后让专家充当论证正确性的工具。三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开始在某些领域进行了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但是大多数政府部门仍然习惯于对决策进行层层裁定的工作模式,因而往往由于决策考虑不周,导致决策失误,引起群众的不满。因此,为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拟定和评价方案,为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四要建立决策责任制度。科学决策是一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严肃而重大的行为。只有建立决策责任制度,才能杜绝随意决策、草率决策的混乱现象,促使决策者在做决策时更加谨慎、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减少人为的主观臆断,使决策更加客观与科学。五要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当前,科学决策不能落实,许多决策者之所以敢轻率决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监督制度缺乏。
\n
当前,影响行政领导科学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n
从领导自身的因素看:(1)“唯上”引起失误。决策一般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相对较低层面的决策通常要以较高层面的决策为前提和依据,以确保较高层面的决策得到落实。但是,建立在单纯“上级”观念基础上产生的形式主义,往往导致脱离实际的照搬照抄和盲目执行,不仅使本级的决策缺乏创造性,而且使本级决策既脱离上级的精神实质,又脱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造成决策不具有科学性,产生决策失误。()专断引起失误。应当说,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依靠科学技术和决策者的知识、阅历、经验、直觉以及专家、群众的意见,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如果领导干部认为领导决策就是领导者自己拿主意、作决断,不重视发扬民主、不调查研究、不科学论证,单凭个人主观意愿和想象,武断“拍板”,必然会因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掌握情况的局限性而导致决策失误。()低能引起失误。领导干部决策,必然受其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决断能力、直觉能力的影响。如果不能综合地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或者不能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理性思维能力,或者抓不住机遇而优柔寡断,或者不能运用既以多向性思考为特征,又注重事物整体性的直觉能力,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