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交友更不可不察,这也是对自己人格和党性的考验。许多领导干部堕落腐败,都是因为交友不慎。搞市场经济,我们要亲商爱商,但要注意分寸,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慎同餐、慎同行、慎同事,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n
嵇康(4年-6年),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曾任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9岁。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1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
\n
嵇康和阮籍都对那些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当时乌烟瘴气、尔虞我诈的官场仕途。他们宁愿在洛阳城外的竹林之中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隐士,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们如痴如醉地追求着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当他们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嵇康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n
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经他自己加工改编的一首古代名曲,阮籍是嵇康的知音。在洛阳城外的竹林之中,一间茅舍、一杯清茶、一张古琴、一只野鹤,嵇康弹奏《广陵散》,阮籍则在一旁时而吹着竹笛,时而饮着杯中的清茶,时而拍手叫好,好似当年的俞伯牙与钟子期。
\n
嵇康临刑前,阮籍与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阮籍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在面对仕途、财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性情与态度,就是文人之交淡如水的做派。
\n
“管鲍之交”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