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举重,春秋之常,今而悉举,故解之。狭捍云“使举上客而不称介,不正其同伦而相为介,故列而数之也”者,亦是直举重之义也。而言重录内者,正以外大夫未有并见者,于内唯有此经,及定六年“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之文,故知正是重录内也。
\n
冬,十月,子卒。子卒者孰谓?谓子赤也。何以不日?(据子般卒日。)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弑则何以不日?(据子般卒日。弑也,音试,下及注同。)
\n
[疏]注“据子般卒日”解云:即庄三十二年“冬,十月,乙未,子般卒”是也。
\n
不忍言也。(所闻世,臣子恩痛王父深厚,故不忍言其日,与子般异。)
\n
[疏]注“故不忍”至“般异”解云:正以子般为所传闻之世故也,是以庄三十三年“子般卒”之下,何氏云“杀不去日见隐者,降子赤也”是。
\n
夫人姜氏归于齐。(归者,大归也。夫死子杀贼人立,无所归留,故去也。有去道书者,重绝不复反。)
\n
[疏]注“归者,大归也”解云:凡言大归,一出不反之辞,若“纪侯大去其国”之类,故言归者大归也。注“有去”至“复反”解云:正以常事不书故也。
\n
季孙行父如齐。
\n
莒弑其君庶其。称国以弑何?(据莒人弑其君密州。)
\n
[疏]注“据莒”至“密州”解云:即襄三十一年“十有一月,莒人弑其君密州”是也。
\n
称国以弑者,众弑君之辞。(一人弑君,国中人人尽喜,故举国以明失众,当坐绝也。例皆时者,略之也。)
\n
[疏]注“例皆”至“之也”解云:谓是失众而称国以弑者,皆书时以略之,即定十三年冬“薛弑其君比”之属是也。若然,昭二十七年“夏,四月,吴弑其君僚”亦是称国而书月者,彼非失众,但以见弑之义,故不书时贱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2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