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故与刑人同义也。
\n
戍郑虎牢。孰戍之?诸侯戍之。曷为不言诸侯戍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剌诸侯既取虎牢以为蕃蔽,不能杂然同心安附之。为蕃,方元反。)
\n
[疏]“戍郑虎牢”云云。解云:五年“陈戍之下已有传,而复发者,盖嫌国邑不同故也。注“既取虎牢”者。即二年冬“遂城虎牢”传云“虎牢者何?郑之邑也。其言城之何?取之也。取之曷为不言取之?为中国讳也。曷为为中国讳?讳伐丧也”是也。
\n
诸侯巳取之矣,曷为系之郑?(据莒矣夷以牟娄来奔,本杞之邑,不系于杞。)
\n
[疏]注“据莒”至“于杞”解云:即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是也。云本杞之邑,即隐四年“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是也。
\n
诸侯莫之主有,故反系之郑。(诸侯本无利虎牢之心,欲共以距楚尔,无主有之者,故不当坐取邑,故反系之郑,见其意也。所以见之者,上讳伐丧不言取,今剌戍之舒缓,嫌于义反,故正之云尔。诸侯莫之主有,绝句。见其,贤遍反,下同。)
\n
[疏]注“所以见之者”解云:上讳伐丧不言取者,即二年冬“遂城虎牢”传云云是也。不言取,讳之似不合取,既不合取,戍之舒缓即不合剌,而今剌之,义似违,是以春秋系之于郑,见无主有,明欲拒楚,实无贪利,即诸侯取之不合罪坐也,故云不当坐取邑耳。
\n
楚公子贞帅帅救郑。
\n
公至自伐郑。
\n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三军者何?三卿也。(为军置三卿官也。卿大夫爵号。大同小异。方据上卿道中下,故总言三卿。为军,于伪反,年末同。)
\n
[疏]“作三军”解云:公羊以为王官之伯,宜半天子,乃有三军。鲁为州牧,但合二军,司徒、司空将之而巳,今更益司马之军,添满三军,是以春秋书而讥之,故曰作三军。是以隐五年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0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