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各自窃窃私语,想着回头就要将这消息告知城外亲戚。
这时候有人弱弱的举手问道:“大人,咱家里的儿子还不到三岁,村里头也还没给上报里正,这是不是就不能免了?”
这时候的孩子夭折率很高,一般一至三岁的孩童,村里并不急着往上报,待确定其立住了,百姓们才会考虑给其上报户籍。
书吏却是愣住了,这么细致的事情,告示上确实没有。
围观的人群哄笑道,“大人,您别理他,三岁小儿话还说不利索呢,带来城里作甚?”
众人哄笑开来。
“大人您别理他,继续念。”
文书却是一脸认真的道:“这种情况,告示上未言明,待我将今日之事回禀了大人,再由大人定夺。”
围观百姓连连点头。
书吏抬眸看向墙上的告示,继续宣读:“此外,为了更方便百姓交易,县令大人已在城内筹备三处草市。”
“待草市完工后,诸位可将自家的牲畜、菜蔬、簸箕、竹篮等带至草市售卖,以此增加收入,填补家用。”
人群之中再次嘈嘈切切的议论开来。
“大人,那草市要收费吗?”看热闹的人中有人问道。
书吏颔首,“须得缴纳一文钱。”
“那不在草市摆摊要收费吗?”有人灵机一动问道。
“这倒是不需的。”书吏答道。
“这感情好,以后来城里卖菜的人多了,咱们住在城里的人,选择可就多了。”
有人听了这话后,一拍大腿,“我得给我家里亲戚送个口信,叫他们将吃不完的菜蔬挑来城里,好歹也能赚个针头线脑的。”
有那心思活络的,一听这话,也从人群之中离开,给相熟的人家送信去了。
宋芷听完告示上内容,便带着两个孩子往另一处去寻牛车。
此时的赵老汉,正高兴的询问着牛车上的乘客告示上的内容。
原本另一边的城下有热闹可看,但是他身边有牛车,赵老汉并不敢凑过去看热闹。
他看了看时辰,心想再等一等,若是还没有乘客,他再赶车回程。
只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对面热闹的人群之中便走来两个人,问其大枣村走不走。
去大枣村要多走二里路的,但是考虑空车回去便是一文也不赚。
赵老汉想了想还是点头应了,只是请求两人在等候片刻。
两人倒也不急,不过是看了取消入城费的告示后,给娘家送个信。
等候的间隙,赵老汉便同两人打听起方才之事。
赵老汉一听,面色大喜,这入城费不收了,那以后来县城卖货的百姓会不会多起来?
那他的牛车生意会不会更好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