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乃真龙之化身。ΔΔ升龙道,意为太祖皇帝从一介贱民到自立为帝所走过的道路。升龙道的意义,有点儿类似原世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太祖皇帝登基之后,用以纪念所有为建立大明而作出牺牲的将士。峥山显圣峰,为大明太祖皇帝李正元受天命登基之处,亦是大明百万带甲之士的解甲之地。升龙道便是从峥山山脚一直延伸至显圣峰之巅的青石梯道,共有一千九百八十八级石梯。升龙道的最末一段,两旁矗立着十四尊石像,石像为坚硬的黑岗石所雕,容貌各异,姿态不一。每个石像手中,皆有一柄血迹斑斑的武器或法器。这十四尊石像,正是升龙道十四将。石像手中的兵刃,皆是这十四位猛将当年驱除魔蛮光复河山时所用的兵刃。此十四位猛将,唯有三人安在,他们如今都是权势滔天的品大员,地位然。赵红伊的父亲,便是十四将中排名第七的昭烈郡王、威虎大将军赵常烈。赵常烈使一百八十斤的巨剑,是太祖李正元麾下一等一的猛将。建明最后一役,赵常烈奉命带三百死士千里奔袭,截断魔蛮主力后撤的退路。自知必死无疑,赵常烈依旧欣然受命,带着死士奔赴战场,苦战七日七夜,拼死把魔蛮大军抵挡在一处峡谷之外。战至最后,三百死士尽数战殁,只剩赵常烈一人,他亦感到自己力竭筋疲,遂汇集余下的所有命力,毕其一生之所悟,全力挥出最后一剑,一剑斩杀方圆十丈之内的所有魔蛮将士,包括三名魔蛮大将,四十七名魔蛮宿赤军精锐。此一剑势尽之后,赵常烈把巨剑矗在身前,哈哈大笑,道:“待老子休息片刻,你我再战三百回合。”此后三日三夜,竟再无一名魔蛮敢踏入十丈之内,直到赵常烈的尸开始腐化臭,魔蛮才知晓赵常烈早就已经死了,遂下令把他的尸当场挫骨扬灰。赵常烈苦战七日七夜,活活累死,其后,又以自身尸吓退魔蛮三日,为大明军争取到珍贵的战机,一役灭尽魔蛮十万精锐。此后魔蛮再无反扑之力,天下大定。大明建立之后,太祖皇帝李正元追封赵常烈为昭烈郡王,其血战的那个峡谷被命名为破虏涧。而赵常烈临死前使出的那一剑,被李正元亲自题名为十方无敌。十方无敌为赵常烈死前顿悟所创,事实上已经失传,然而,赵常烈虽然无法把剑招传授后人,却并非什么都没有留下。在赵常烈出战之前,李正元知道此一战十死无生,想到赵常烈尚未成亲亦无子嗣,便找来一妇人无名氏,希望为赵家留下一点骨血。赵常烈当场便在军帐中操戈,事了之后,留下一块牛皮,请求李正元,说假若那妇人将来生出儿子,便把牛皮上记录的武技剑法,传授给他的儿子。后来,妇人无名氏诞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