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那样浮夸,这一道圣旨,言语直白简练,就连岳赋这个半文盲也都能够听懂。圣旨是文若海代李正元拟的,字数不多,所说内容,便是皇帝感念威虎大将军赵常烈的功绩,福荫其后人,赐予其封地。李正元封赏功臣,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和规矩。建明之初,他一口气将功绩卓越的十几个谋臣武将封为郡王,这些郡王虽有其封地,但都不是世袭的。封地在功臣死后便要收归国有,而其子嗣只能继承别的封号。就连建明第一神将许广也不例外,他的大儿子许源也不过是国公。建国之后,李正元便再也没有封过郡王,无论功绩再高,也只能到国公,比如那位战功赫赫的岳振大将军,便是如此。岳振如今贵为国公,于外臣之中可谓已经位极人臣,他就算再另立新功,李正元也只会给他赏赐金银珠宝,还有一些虚无缥缈的头衔。能够世袭并且世代拥有封地的,只有亲王,亦即是李正元的三个儿子,和睿亲王李永淳、和惠亲王李永廉、和熙亲王李永乐。李正元拟定的这一套规矩,是借鉴了前朝异姓藩王作乱的历史教训。日后就算皇帝昏庸朝纲不靖,藩王举旗作乱,最后无论结果如何,做皇帝坐江山的,还是他老李家的人,还是他的子孙。李正元这算盘能不能打得如意,还需要后世的历史证明。而他现在所为,却是打破了以往的某些惯例。李正元之前封的那十几个郡王,其中有一大半都已经在战争当中就义。按照李正元之前的做法,都是按照各人功绩的不同,给其继承人封公、侯、伯等爵位了事。李正元给赵红伊的封地,自然不可能是世袭,但像这一次这样,给赵常烈追封封地,并且允许后人继承,是绝无先例的事情。更何况,赵红伊是女子。文若海读完圣旨,让赵红伊接旨平身,然后又附上一张地图,道:“殿下的封地范围,就在此地图中详细记述,请殿下过目收好。”岳赋一眼看去,觉得那地图怎么那么眼熟,再看一眼,心里不禁骂了一句经典三字经。那张地图当然就眼熟了,那根本就是他自己亲手画的。李正元居然拿笔糊了岳赋写的那些标注,重新换了个标题,便成了雍阳郡主封地的标示地图。文若海看了岳赋一眼,见岳赋一脸不爽,他笑了笑,再对赵红伊道:“殿下请注意,此图为陛下墨宝,该与圣旨一同妥善保存。陛下虽然没有吩咐,但咱家觉得,殿下该命人把此墨宝装裱,供后人瞻仰,以示对陛下的敬重。”岳赋这下算是明白了,李正元派文若海过来,纯粹是要恶心他的。果不其然,文若海处理好宣旨的事情之后,又拿出一份公文,对岳赋说道:“岳大人,你向朝廷申请划界的事情,陛下已经批示了,还亲自为贵县命名。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