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日是好事,是秦国高效的根由。
个人各司其职,各管各事,每日只做分内之事。长而久之,就是凭借肌肉记忆都能够把政务做好。
历朝历代,只有秦国做到了这一点,在一个农耕时代弄出了工业化雏形,打造出一个工业机器,领先千年。
但,越精密的事物越经不起动荡。
譬如最常见的竹简。
老秦贵族只要故意将公文按最繁琐的分类法归档,在不同仓库间来回调换,就能够制造混乱——秦律对文书保存的苛刻要求,设置多重验证环节,每一步都需要特定官吏的印信。
所有世族子弟都默契地不留书面把柄,所有指令都是口耳相传,配上心照不宣的眼神。
短短数日,大秦官府就像是年久失修的机器一样处处都是问题。
原本在吕不韦掌权期间政令咸通的官府依旧通政令,就是极其迟滞,迟滞到令人发指的境地。
官府没有发生什么大事,都是一件件不值得单独拿出来提的小事。
可这么多小事加在一起就是大事,必须向王上禀报的大事。
议政殿。
秦王政站在巨大的屏风前,看着李斯刚刚绘制的政务梗阻图。
图上每一条红线,都指向一个老秦贵族,百里、王、孟、西……这些氏名像藤蔓一样牢牢缠在秦国这个主干上。
他们依附秦国而生,现在却勒紧秦国为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