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覆灭二十分钟前。
距离水淹七军现场一百五十公里外。
向突出部突击!
少校指挥官在距突出部10公里外下达战术进击的口令。
整个队伍以一个扇面协同运动。
这部分力量,少量的士官老兵多是坦克装甲兵,而机步分队,一个士官没有,全部被抽调,所以排一级指挥员责任重大。
只见队伍里,少尉排长身影无比活跃,连伍六一都被打发下去维持突击队形。
索性,新兵虽然有瑕疵,偶尔有人失误,但总体来说,表现非凡。
缺少士官,突击却打得有声有色。
非常不可思议!
实际上,在合成营不能明确区分新兵与士官间的战斗职能。
新兵自新训队结束下连开始。
战斗职能培养方面便和老兵一致。
所缺乏仅是技术与经验的磨练。
而从某些方面讲,合成营新兵,没有经历机械化时代,经历过班排战术更迭,所以自然也没有旧体系惯性力量。
他们宛如一张白纸,指挥官想怎么描就怎么描,反而达到了信息化战术角色契合的要求。
他们适应用信息终端打仗方式!
他们适应快节奏、高通讯、不断变化的状态!
他们适应多单元协同,知道自己打的同时照顾别的分队。
以上一段话理解起来不难!
看起来没意义是吗?
其实并非如此。
同期包括七大信息示范营在内,他们的新兵,才刚刚接触战斗具体职能,了解营内其它单元职责,从体能和作风养成阶段向摸索技术阶段转变。
差距一下就被出来了,合成营新兵等于超前好几步。
所以,新兵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他们有战斗力,清楚知道自己在战场要做什么,这才是成才打一场突击的底气。
换句话说,让少校指挥一群合成营之外的老兵打信息化突击,效果还真就不如这群入伍半年的生瓜们。
不同培养机制培养速度也不相同,合成营的训练,从未跟着大纲走过......
有序突击队伍,看上去异常凶悍,军威严整,配合一丝不苟的缜密流畅。
从天空俯瞰,扇面突击的队伍犹如大地飞鹰展翅。
哦,着重提一句,突击队伍里的医疗队、修理队......他们只是改变战斗职能而已,从辅战角色转变成主战角色,至于参与全营突击演练,他们已经数十次,异常熟练。
气势渐起。
合成营尖刀插入突出部。
轰!
轰!
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