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他们在东宫另设学堂的原因所在。
眼下,大本堂重启,授业老师的诸般事宜亦尘埃落定。
其余的事,只要循着往昔的轨迹去做就行。
朱允熥领着刘远,脚步悠然穿行在皇宫深邃巍峨的廊道之下,心中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不料,远方忽然间响起一阵呼喊。
来到大本堂,天还没完全亮,距离大本堂晨钟课起尚有约莫半个时辰。
“允熥,没想到会是你最早到。”
大本堂的门槛外,立着一位气宇轩昂的少年,年岁与其相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正深情地凝望着他。
朱允熥连忙趋前,躬身施礼,“允熥给十七叔请安。”
此人正是朱元璋十七子,威震一方的大明宁王朱权。
面对这位十七叔,朱允熥丝毫不敢怠慢。
按照历史,不久的将来,朱权将远赴大宁府就藩,继而如燕王朱棣一般,肩负起北方疆域的防卫重任。
与北元残部连年交锋,麾下更有令天下侧目的朵颜三卫。
种种因由交织,论实力,这位十七叔或许还在朱棣之上。
朱权含笑点头,目光温和,“距先生莅临尚有半个时辰,何故早早至此?”
朱允熥答道:“方先生劳心接下授业重任,踏入宫闱,此乃侄儿促成之事。今日首课,自当前来探视一番,确保大本堂诸物皆备。”
“十七叔为何也来得如此之早?”
闻言,朱权面上掠过一抹黯然,目光温柔地扫过大本堂周围景致,道:“你应知晓,不出今年,我即将前往大宁就藩。”
朱允熥轻轻颔首,大明朝皇室子孙,一旦成人,便要遵循祖训,离家就藩,为国守疆。
朱权的语调略显寥落:“若非身为你皇爷爷的儿子,又怎愿远离这个家。”
朱允熥歪斜着脑袋,细细打量着这位十七叔,心中暗自揣摩。
此人可是在封藩后不久,就能统率朵颜三卫,麾下雄兵八万,铁骑六千。
此刻所言,是真是假?
朱允熥嘴角微扬,“十七叔若舍不得京城,何不去求求皇爷爷,多在应天城享受几年清福呢?”
朱权瞥了朱允熥一眼,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轻轻摇头,未置一词。
正此时,前方响起一片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夹杂着青年的谈笑声、少年的喧闹声和孩童的稚嫩声。
朱允熥与朱权相视一眼,旋即一同转身,向声源望去。
只见黑压压一群人,年龄从十八九岁到五六岁不等,皆是身披锦缎,珠光宝气。
大明朝的皇族子弟们,携手并肩,浩荡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