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这群肩负国家重担的大臣,又该何去何从?
既然是治理百姓,那百姓有所求,官员才有存在的必要。
一旦百姓真的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大明还需要他们这些大臣做些什么呢?
御座之上,朱元璋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众卿辛苦了,现在国事繁忙,南征有功将士们担任直隶地方粮长一事,就交由太孙督办,锦衣卫南镇抚司与都察院联手监督。”
“户部每年核对并向地方交付税额,吏部协同地方府县安排,兵部负责税吏轮换事务。另外,在武英殿前设立全国税吏督办官署。”
这话音刚落,众臣子们猛然醒悟。
谁又能猜到,皇上竟然直接把这管理国家税收的大事,提上武英殿的日程,要单独设立官署来处理。
这样一来,无论是户部,吏部,还是都察院,兵部,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失去了主导地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皇上居然让太孙亲自来督办此事。
显然,这是要给太孙再添一份重担。
说不定,不久后宫中就会下达旨意,特许太孙监管全国税吏事宜。
这意味着,在大明朝的朝堂之中,又要多出一个分庭抗礼的衙门。
满朝文武,个个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原先竭力争取的权益,在皇上的这一番安排下,显然要大打折扣。
可现在,高高在上的皇上,却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开口反对,就连一丝丝违逆的念头都不敢有。
而站在台阶上的朱允熥,内心却是惊喜交加。
让税署部门逐步脱离朝廷的直接控制,本是他的长远计划。
没想到朱元璋一句话,这事就直接敲定了。
朱允熥下意识抬头,望向高高在上的朱元璋。
大明王朝后来的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难以有效收取税赋。
国家疆域辽阔,可真正能够征税的土地却寥寥无几。
再加上夏税,秋税以及各种额外税项的征收过程中,各级官员层层盘剥,最后户部国库中的钱粮,自然就少得可怜了。
活在世间,百姓没钱更是日子难过。
国库空虚,天下便易生乱。
吃饭穿衣,兵马粮草,衙门开销,灾年救济,桩桩件件都离不开税收支撑。
若能掌控一个相对自主且强有力的税署,只要皇帝确保其廉洁并接受适当监督,大明的税收就能源源不绝,稳定国本。
这比沿用眼下这套繁琐低效的税收体系有效得多。
关键在于,得让税署不变成腐败温床,不欺上瞒下,剥削民间,这样改革才更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