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望向冯宏朗:“解学士认为你更适合说明,那就有劳你说吧。”
冯宏朗紧张地点了点头,瞥了一眼解缙。
这位解学士,还真是让自己左右为难。
“回太孙,目前用水泥砌成的五寸厚墙体,内嵌碎石,已能抵御火炮的直击,需连续轰击几十次方能摧毁。如按太孙之意,先筑钢筋框架,再填入碎石和水泥,能承受至少30次的火炮冲击。”
这时,解缙在一旁笑容可掬地附议。
“殿下,臣初识水泥时不明其妙,深入了解后却是震撼不已。建城如此迅速,墙坚至此,臣前所未见。”
应天城墙是如何筑就?
当今大明的筑城之术又是何样?
解缙稍加思索,便觉头皮发紧。
然而水泥却非同寻常,掺石搅拌,成了太孙口中的混凝土,注入木模待其凝固即可。天暖时,一夜间便能硬化。
即使天寒,也不过两三日光景。
若混凝土中再嵌入钢筋网,筑墙如应天般坚不可摧。
解缙心里默默摇头。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假使九边防线东西皆以此混凝土筑墙,前元余孽年年侵扰的烦恼自当消散。
朱允熥瞅了眼解缙,洞悉其心绪。
他正色道:“大明不畏草原,防守不如主动出击。水泥之利,宜与蒸汽机并用。”
让大明成为一个流通自如的整体,是朱允熥当前最大的愿景。
遍布帝国的水泥路,车马轰隆不息。
锻炼,伐木,修路,方是国家前行之道。
对此,解缙略有困惑,水泥与蒸汽机如何并用。
而冯宏朗却挑眉,显得颇有兴趣。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朱允熥真的地住进了太平矿上。
日复一日,众人目睹皇太孙如工部,将作监的工匠般,把自己搞得满脸尘土。
期间,甚至还发生了一座锻冶房因试验失误而倒塌的事件。
皇太孙从废墟中被众人提心吊胆地救出后,再无人敢让太孙亲身冒险,特别是靠近那些危险的研究室。
直至十多日后。
当皇太孙,解学士,冯大匠,以及两辆蒙着油布,需十六匹健马方能拉动的马车,在一队禁卫军的护送下,从太平府前往应天城的官道上缓缓启程后。
整个太平矿的官吏才终于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太平府的奏报如飞马般驰往应天。
华盖殿外。
朱元璋一脸不耐烦,胡子一翘一翘的,把帮他整理衣服的刘建安撵走,自己动手捯饬起来。
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
“小兔崽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