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
詹徽和任亨泰的心思,茹瑺一看便知。
他轻笑了一声,“老百姓不易,做官也不易。这世道,哪儿有那么多顺心事儿呢……”
讲罢,茹瑺目光转向詹徽。
作为吏部尚书,作为大明朝堂的领头羊,接下来的话,自然该詹徽来接了。
茹瑺留意到詹徽没有开口的打算,只好苦笑一声。
“皇上并非嗜杀之人,但若有一天,咱们……恐怕皇上也不会手下留情。到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难道真像亨泰兄常念叨的,请求致仕,回乡养老吗?”
说话间,茹瑺的目光悄悄移向任亨泰。
任亨泰摆了摆手,“我只晓得,今年的科举本应在春天举行,现在却拖延至将近秋日。”
茹瑺听到这话,眼神微闪。
除了洪武25年的特科,大明以往的科举都在春暖花开时进行,因此被称为春闱。
然而今年的春闱却延至将近秋天。
春考变秋考,詹徽的手指悄悄叩击着桌面。
在茹瑺和任亨泰的注视下,他淡淡开口。
“做官不易,太孙眼下已成为仅次于二人的存在,未来朝局如何,不言而喻,各司其职才是长久之策。”
“仅次于二人啊……”茹瑺感慨道。
太孙在宗庙祭祀中受诸侯王礼遇,这意味着他的政治地位已凌驾于众王之上,预示了大明未来的政治走向。
或许是由于主管兵部的原因,茹瑺显得比他人多几分胆色。
“斗胆说一句,即便皇上与太子同时……大明还是大明……”
“茹瑺,慎言。”
任亨泰一把抓过茹瑺的手腕,瞪大眼睛警告。
“这可是喜事一桩嘛!”
詹徽笑中带刺,随即神色转淡:“但又何尝不是隐忧。”
太子,十一旒的冠冕加身,纹章显赫。
太孙,亦是十旒冠冕,徽章昭昭。
这无疑是对太子及太孙既有地位的再次确认。
大明未来两代君主人选已定,除非天翻地覆,否则大局难改。
对此,普天之下自是额手称庆,国泰民安,无疑是最美满的结局。
王朝传承有绪,皇权更替不再引发政局动荡,民间安定无扰,朝堂稳固如山。
历来帝王暮年,这便是心头最大的石头。
即便无政变兵祸之忧,也非坦途一片。
老家伙退场,新面孔登台,权利的转换,数载不息。
但对詹徽这类仕途几近巅峰的人来说,这绝非佳音。
皇权平稳过渡,意味着他们在这一历史洪流中,将无功可述。
皇权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