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眸中掠过一抹不屑,旋即含笑言道:“此事,便由我来做这个开头吧。毕竟,税署与我户部息息相关。”
这,才是干实事的人。
詹徽目光中闪烁着赞许,对郁新感慨道:“时至今日,也只有如此了,户部可真是劳心劳力。”
郁新拱手致意:“说到底,我们都是为了大明。”
新任的户部尚书,同时也是新晋的文化殿大学士,面容凝重。
“过刚则易断,世事哪能总是遂人心愿,一味强硬,终有一日会出大乱子,到那时,朝廷,我们又要如何应对?”
“大学士之名,您当之无愧。”
张襄已立起身,向郁新拱手行礼。
詹徽摆袖而起:“几位,咱们一道入宫吧。”
……
“太孙,最新消息,六部尚书已前往宫中觐见皇上。”
太孙府小书房内。
周豪将刚收到的消息,告知了正在小憩的朱允熥。
朱允熥的眼中非但没有倦色,反而透出锐利的光芒。
他淡然一笑,“先让人送一碗庐州府的老鸡汤米线来,吃完再回宫。”
……
华盖殿内。
近期,皇宫的氛围日益热闹。
中秋佳节将至,加之太孙大婚在即,连多年未归的信国公跟西平侯也将入京,种种喜事让宫中上下忙得不可开交。
宫人们四处忙活着,擦洗打扫。
殿内。
大明朝风调雨顺,四海升平,国库充盈,王道鼎盛,也让君王与臣子之间洋溢着一团和气。
“解缙上奏,请示是否可以调动应天府1000名劳役,参与修建太平府矿至应天城的水泥道路。”
朱标盘坐于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拾起一本,抬眼望向正详细规划大婚事宜的朱元璋。
今日无课,朱高炽陪伴在朱标身侧,手持纸笔,记录着每一项政令要求跟待传达的旨意。
朱元璋抬头看向这边,冷哼问道:“解缙那小子,还在盯着修路的事?”
朱标微笑道:“他就是个认死理的,生怕路修得有问题,日以继夜地监工。听说,他已经好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了。”
朱元璋颔首,似是想起了什么,片刻后忽笑道:“我听说,交趾道的石伟毅是他门生,如今已官至一方刺史。”
“交趾偏远未化,朝廷官员连去东南任职都怨声载道。交趾新辟,万事待兴,正是需人之时,允熥临危授命,提拔他们,亦是应当。”
朱标解释着,却未多谈门生之事。
一旁的朱高炽静默地观察着二人的对话,忽觉脑袋有点转不过弯来。
朱元璋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