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苦笑。
背脊酸痛,膝盖肿胀,脑袋晃悠,满心忧虑和困惑。
詹徽走在最前,带领着众人。
他回头望向那高高在上的华盖殿。
詹徽一眨眼,感觉眼睛都有些模糊。
“我出身徽州婺源,家父曾任吏部尚书、翰林学士,一生荣耀尊贵。”
“少年时攻读文学,洪武15年考中秀才,在国初百废待兴之时,大明初创,重塑中原汉族正统,选拔英才,我以秀才身份,春季考试中选,十月份被任命为监察都御史,真是皇恩浩荡。”
“自那时起,我屡次升迁,直到洪武23年夏天,成为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与父亲同职,还兼任太子少保。”
“到如今,已经12年过去了。”
詹徽面露愁容,再次回头,华盖殿已被远远抛在身后。
宫殿雄伟,金甲卫士如同天神一般屹立。
皇宫,总是这样。
郁新,茹瑺四人默默跟随这位吏部尚书。
四人都没言语。
詹徽摆了摆手:“我用了12年,一步步往上走。金砖铺地,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我这把老骨头,如今走两步就感到疲惫不堪了。”
郁新等四人眼神闪烁,心中已掀起波澜。
大明文官领袖,似乎有了退隐之意。
四人一同停下脚步。
任亨泰轻叹一声:“大学士才华横溢,行事果断,勤于政务,皇上多次夸赞,为何说出这样的话?”
詹徽摆手,脚步不再迟缓,继续向外走去。
“我虽敏捷果断,皇上所托之事我都一一完成,然而,我也常揣测上意,此时应当急流勇退,不让皇上担忧。”
随行的四人面色更加沉重。
郁新压低声音:“皇上还未正式宣布文华殿大学士的职责,詹徽兄就打算……”
詹徽颔首:“12年了,我已经位居人臣之巅,别无所求,只希望回乡下享受天伦之乐。今天离宫后,我就写辞呈,请求告老还乡。”
说罢,詹徽再无丝毫留恋,步伐坚定。
华盖殿内。
一番家庭和乐的气氛过后,朱元璋摆了摆手,眼神逐渐变得深邃起来。
“刘建安。”
他平静地唤了一声。
朱允熥跟朱高炽交换了一个眼神,默契地退到了一边。
“皇上。”
“拟旨,晋升詹徽为太子太保,兼光禄大夫,柱国,诏书暂存宫中,待命而发。”
朱标太保为从一品高官,光禄大夫,柱国亦同此列,几乎已是权势顶峰。
刘建安初闻此言,心中惊讶不已,不明白皇上为何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