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源摆了摆手:“他们信不信关咱啥事,事儿办成了,钱到手最重要。”
邹小杰嘴角一扬:“等这事成了,钱到手,我就找亲戚疏通,把我们弄进交趾道的名额里,带着家人跟钱,去南方置几亩田,舒坦过日子。”
邹源也忍不住笑了:“行了,上码头吧。”
……
入冬第十天。
应天府皇城之内,金碧辉煌的宫殿群中,有一处不起眼的建筑群。
文渊阁内,香碳烧得火红,散着微微暖意。
可围坐在这里的大明朝六部三法司的官员们,心里头却是七上八下的,一股子凉气直往心里钻。
解缙手里拿着份折子,站在这群官员前头,正对着高高在上的太孙。
“目前,直隶,江西,沿长江两岸的府县,皆大雪连绵不断。”
“山东、河南两地奏报,虽冬日严寒,却未见雪落,民间流传谣言,称此为地有恶,故天降灾。”
“山东都指挥使司传来消息,称山东道疑似有白莲教贼人活动,求问朝廷,能否调动淮安,开封等地卫所,协同山东都司严查。”
“景隆府报,民宅多被大雪压塌,百姓现仅能栖身于府县,望朝廷速派粮款赈灾。”
……
解缙逐一陈述各地关于洪武二十七年长江两岸雪灾的奏报。
这一个个求援的奏折,如山一般压在每位官员心头,不少人面色凝重,艰难地咽着口水。
朱允熥半靠在圈椅上,静静地望着下方的臣子。
“都听见了吗?臣民不识天威,以为在南方为官便能免遭雪灾?洪武24年浙江道的雪灾,这么快就忘了?”
这话让人琢磨不透,究竟是在责备地方官府,还是在暗指文渊阁中的众人。
翟善眼珠一转,拱手答道:“多亏太孙英明,即刻调配财物煤炭,解地方燃眉之急,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领头文官一开口,其他人连忙随声附和:“太孙英明。”
朱允熥无声地撇了撇嘴,目光转向低头不语的茹瑺。
“应天城里目前还有多少京军驻守?”
茹瑺感受到目光,抬头与太孙的目光相遇。
距离南方初雪已过去半月有余,20多天里,雪似乎只停了寥寥五六日。
大家都明白,今年这雪怕是停不下来了。
应天城内外,十几万驻守京军终于全员动员起来。
沐英等军中的老将如同当初在通政使司衙门的誓词那般,一一登上了城墙,守护京师的安全。
茹瑺行礼,声音沉稳:“晨起时分,一万京军已在云平码头登船,顺流而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