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开疆辟土、南方物资大多经清化港,昌华港运至杭州府。”
“淮安府也是同样道理。至于凤阳府,那里是大明龙兴之地,中都所在,意义不言而喻。”
一番政治,经济考量陈述完毕,解缙稍作停顿,调整气息,接着说。
“至于翟尚书的疑问,为何不先搞周边府县。我的规划是以这三条路为轴心,一旦建好,朝廷便能以此为骨架,向沿途各县延伸,这样一口气完成,比零碎推进要周全得多。”
翟善微微颔首,这番道理还算通透。
他回头瞥了眼郁新跟张襄,“殿下,臣认为解学士言之有理,但……这么大的工程,臣担心朝廷预算是否充足。”
郁新跟张襄暗自庆幸,翟善并未一味附和解缙,还点出了国库的拮据。
解缙急切反驳:“这两年,国库收入大增,浙江道每年贡献百万两白银,粮食数百万石,各种税收更是数不胜数。”
“抗倭大军每年也有数百万两金银进账,交趾、占城两地物资源源不断送往杭州府,淮安府和应天府仓库。朝廷怎会没钱没粮没物资?”
郁新望向解缙,反问道:“解学士以为天下日日安宁?单是今年冬天,为了救济长江两岸灾民,户部就调动了200多万石粮食,百万两银子。”
“这还忽略了开春后为地方调运种子的费用,再加上燕王殿下不久前提议的北征,朝廷还得预留银两跟军需物资送往北平。”
“解学士随口几句话,就是数条大路,户部明年别的事儿还做不做?还是说,别人都不用钱了?”
解缙瞪圆了眼,心里憋屈。
他认为户部近两年手头宽裕多了,年年多出数百万两银子,数百万石的进账,哪来的没钱之说。
眼看这俩人就要唇枪舌剑,夏原吉却在人群末尾缓缓起身。
面对众人投来的惊讶目光,他淡然一笑:“明年户部的岁入,相信定能超越今年许多。”
郁新眼见夏原吉站出,眼睛猛地一亮。
原以为今日户部只能由他一人代表,没想到夏原吉凭那文华殿行走的头衔也挤进了这场讨论。
但夏原吉没给他插嘴的间隙,只轻轻瞥了解缙一眼,随即转向朱允熥,沉稳说道。
“殿下,秦王殿下这两年督导六道田税,效仿浙江道推行摊丁入亩,虽困难重重,时至今日已2年有余。”
“微臣年末审阅六道呈报,预估明年夏秋两税将额外增收几百万石,足以支持修建三府水泥道路及其他国事开支。”
“不过,微臣认为同时修建三条路,纵使国库充盈,也难免劳民伤财。不如优先建设应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