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加身的威猛进出。
这里,除非遇到科考,礼仪大典,平时虽不算清冷,但也绝非熙熙攘攘之地。
而今晨开始,礼部的访客量几乎赶上了全年之和。
“无论如何,礼部要守住大明礼制。”
吏部尚书翟善如此说道,说完环视众人。
兵部茹瑺颔首赞同:“毕竟是太孙的第一个孩子,无论情理,赏赐自不必说,但礼不可废,文渊阁还得请诸位大学士轮流值日,以防皇宫突然有何意外决策。”
茹瑺非文华殿或文渊阁大学士,话毕望向在座的学士们。
翟善等皆颔首。
眼下大明殿阁大学士的职责虽未明文规定,却享有随时入宫,参与文渊阁决策,作为皇帝与朝臣间沟通桥梁的特权。
每天,通政司的奏折先送至文渊阁,经审理后,按紧急程度分别送往朱元璋,朱标,朱允熥之处。
只负责审核,并没有决策权。
任亨泰轻轻叹了口气:“也没听说太孙殿下特别偏爱谁呀,咋就……”
这话已颇有逾越之意。
不过在场的是六部尚书,连监察院跟五寺的官员都没让参与进来。
郁新笑了笑,肩膀一耸:“这种事,谁能左右呢?任尚书,你可以吗?”
任亨泰瞪了他一眼:“礼部自然会办好分内之事。我对太孙没有半点怀疑,只是担忧皇上……”
众人不由得跟着叹了口气。
“但愿皇上能一如既往地英明……”
……
“御。”
“这孩子若是个小子,就用这字命名。”
“作为咱的第一个皇重孙,这名字他担得起。”
乾清宫前殿,朱元璋兴奋异常,双手叉腰,在朱标面前踱来踱去,口中不停地念叨着终于有皇重孙了。
朱标一脸无奈:“父皇,‘御’字岂能随意用,况且,孩子性别还未知呢。”
“咱是大明皇帝,咱说可用就可用。”
朱元璋依然叉着腰,瞪大眼睛望向朱标:“咱才不管文人的那些说法。”
“咱说啥是啥。”
朱标翻了个白眼,父皇这会儿根本听不进道理。
“御”字,岂是能随便安在名字上的?
更何况是放在朱家宗室子弟的名字里。
老百姓都知道起个卑微的名字好养活,朱家虽为皇族自是不同,但也犯不上这么取名啊。
思索片刻,朱标提议:“‘旭’字挺好,寓意旭日初升,宗室子弟应当如此。”
朱元璋哼道:“这是咱第一个重孙。”
“您怎知一定是重孙,而不是重孙女?”
朱标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