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咋来的?
\n
朱元璋时期便考虑到了军队建设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n
一卫满编制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n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加之洪武年数次北伐用兵,到了建文登基时,京营规模已达到五十万,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还有三十多万兵马。
\n
朱允炆思虑良久,对一旁内侍吩咐道:“去中军都督府取一些军中花名册来。”
\n
内侍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
\n
徐辉祖不解地看着朱允炆,问道:“皇上可是需要找哪位将领?”
\n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魏国公,且等上一等。”
\n
一刻钟左右,内侍便带来了十几本花名册。
\n
朱允炆仔细翻看着,暗暗盘算一番,又继续翻看,良久才抬起头,对徐辉祖严肃地说道:“裁军十万如何?”
\n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n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此时不增强实力也就罢了,如何能裁军,削弱自己的实力?
\n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n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而是十分严肃地说道:“军队如何,你比朕更清楚,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残,这花名册中,有些军士已然六十有七,魏国公是打算让他冲锋打仗呢,还是让朝廷给他养老呢?”
\n
徐辉祖颤抖不已。
\n
朱允炆沉声道:“朕要的是能战之师,精锐之师!不是老弱病残!”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