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造船厂不需要北迁,以南京为中心,发展造船业,支撑远航足够了。
\n
但丝路开拓,向西进入中亚、欧洲,将大明的威名、物产、资源倾泻到西方,需要一个更北面的国都,需要一个更能泵送大明国力的国都。
\n
从长远来看,从整体战略,未来布局来看,北平更适合做大明帝国的国都。如果将大明比作一个巨人,金陵是巨人的腹部,而北平才是心脏。
\n
迁都!
\n
谁反对都不行!
\n
花费了无数人力,无数财力,这些年为北平营造的匠人、民力超出了二百万,眼下这马上完全竣工了,还敢跳出来反对迁都?
\n
自己不是太祖,北平也不是凤阳,自己绝不允许北平成为烂尾楼。
\n
朝会。
\n
朱允炆拿起一封封奏折,目光冷厉地看着众官员,冷冷地说:“迁都乃是国策,多年前已是定下!眼下迁都筹备刚起,你们就站出来反对,一个个说得冠冕堂皇,理由充分,浑然不将国之根本、国之大利放在眼中,满是个人私心!”
\n
“朕不管你们上多少反对迁都的文书,也不管之前是谁反对,自今日起,谁反对迁都,那就留在金陵,留在南方!朕意已决,迁都势在必行!一应筹备加速,各部遣官分批先行,国子监、二炮局、兵仗局、科技局等,也分批前往。明年入秋,朕入北平!”
\n
不容反对,不容商议。
\n
面对强势的建文皇帝,百官实在无法反驳。
\n
随着四方战事接近尾声,一场又一场大胜利,一个又一个强敌被打败,建文皇帝的威望已是如日中天,这让他也更多了几分武断与果决。
\n
反对迁都,留在金陵,那就意味着从京官变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