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撤回南京来。
\n
保留机构和人员,进退都方便。
\n
事实上,在历史中朱棣迁都之后,他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也一样想回南京,并不想待在北平。
\n
只不过朱高炽迁都回南京的准备还没做好,自己先去找朱棣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去了。
\n
而朱瞻基考虑到自己年纪还小,不怎么想去陪爷爷,加上那段时间南京频频地震,想着回去之后睡不安稳,索性也就搁置下来。
\n
大明迁都北平的过程并不是坚定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波折,再波折。
\n
朱允炆不允许这种波折继续存在,什么陪都,什么行在,南京没六部,不留一套班子,大明唯一的政治中心就是北平,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与它相提并论!
\n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南京不会衰落
\n
不留后路,方能一往无前。
\n
若留着一个陪都,保留着一套完整的班子,这不利于朝廷的治理,也容易给人一种还能回去的念想,若后世子孙之中经不起官员游说,转而再迁都回去,那朱允炆恐怕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n
再说了,金陵若保留一套班子,那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虚职,只有兵部有些权,但这实在是浪费钱财。养着一堆没用的官员,一养就是二百多年,实在是得不偿失……
\n
至于礼仪事,老朱埋在孝陵,走不了,但礼官还是可以走路的,一年出差几次就行了,反正天津港船只也快,实在不行可以走京杭大运河。
\n
解缙见朱允炆态度坚决,不好再劝说。
\n
夏元吉上前,询问道:“皇上,那南京产业上,是否应该多加布置?此番迁都,必会抽走南京太多气血,若不及早做安排,恐怕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