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院内。
\n
何文渊审视着应考名册,对孙安问:“林嘉猷、廖镛可是方孝孺身边最得力之人,他们参与考试,是想进入北平国子监,离开方孝孺吗?”
\n
孙安摇了摇头:“难测其用意。若他们当真进入北平国子监,兴许还是个麻烦。”
\n
何文渊有些头疼。
\n
林嘉猷、廖镛学了一辈子正宗儒学,更继承了方孝孺的“复古”思维,极端推崇周朝,认为朝廷礼仪、制度都应该向周朝看齐,所谓的“克己复礼”,复的便是周礼。
\n
他们批判眼下的朝廷礼制与革新,尤其对国子监杂学日益兴盛很是不安,时不时有人跳出来骂几句,像是国子监研究出了火车,可谓震惊世人,可对于正学书院的人,他们却以为“非为人力,岂能为人”,“钢铁猛兽呼啸而过,烧的非是煤炭,而是民脂民膏”,“穷国之力,铸一木马,省却财力,可富万民”等等。
\n
何文渊受国子监新学影响很大,加上妻子叶灵儿是永嘉学派的人,推崇调查与研究,实践出真知,对于方孝孺这些人并不喜欢。
\n
可偏偏这些人还很有影响力,在台州府,甚至是整个浙江行省,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若是林嘉猷、廖镛当真通过府学考试进入北平国子监,那他们的目标很可能不是进入那么简单,而是想要对改良儒学宣战!
\n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并不看好的正学书院
\n
儒学到底应该怎么走,这是一个认识上的根本问题。
\n
何文渊对于儒学的发展是站在建文皇帝一边的,认为儒学不应该空谈心性,问心穷理,你对着竹子看个七天七夜,还不如直接拿刀子将竹子砍了研究个透彻。
\n
理学与儒学必须结合实践,结合实干,脱离实干说理学,那是空谈,脱离理学谈实干,那是莽撞。眼下国子监儒学院就做得很好,并没有毁掉儒学与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