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没有传承的学问,和死去的学问没有区别。故此,我决定开书院,让正学书院的弟子通过府学考试,取得进入国子监的资格,他日能借这个身份,进入府州县学与社学传播学问。只是正学书院教学专儒学,缺乏对杂学的修习,整体分值低也是可以理解。”
\n
郭琏看着方孝孺,头微偏左,轻声道:“看老院长的意思,还不知正学书院在儒学单科考试中也失利了吧?”
\n
“什么?”
\n
方孝孺难以相信,看向廖铭。
\n
廖铭低头,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
\n
方孝孺展开一看,几乎昏厥,林嘉猷、廖镛等自己引以为傲的弟子,竟在儒学考试中也没拔得头筹,别说头筹,就连前五十都进不去!
\n
郭琏叹了一口气:“老院长不用怀疑判卷的公正性,府学判卷有安全局、监察御史、府衙、府学、私塾先生等共同参与,若不是正学书院参考太过突然,想来正学书院的先生也会参与其中。出现这样的结果,绝非是有人刻意偏袒,我猜想,是因为正学书院的弟子已不善策问……”
\n
方孝孺心头很是悲伤,辛苦耕耘浇灌结出的果子,竟是干瘪的,用不了的。
\n
多年付出,所为何故?
\n
到底,我还是错了吗?
\n
这些年来,自己一直憋着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离开了国子监依旧可以引领大明儒学的方向,告诉建文皇帝,国子监削弱儒学地位,引入杂学是错误。
\n
如今,失败的终是自己。
\n
若说杂学上学艺不精失败情有可原。可在儒学之上,最拿手的学问上输给了府学,那还有什么脸面被人称之为大儒?
\n
郭琏看出了方孝孺的痛与挣扎,清楚正学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