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第一时间装备起来。
\n
朱允炆清楚军中将士的不甘,可总需要有人留守。
\n
再说了,草原上的威胁在可预见的三十年内是不会出现的,大明会迎来一段长时间的和平岁月,在金陵和在北平,区别并不是很大。
\n
七月五日,大朝会。
\n
内阁、六部、督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国子监、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等在金陵官员齐聚奉天殿广场。
\n
户部尚书夏原吉奏报:“户部一应账册,一应财物皆已封箱搬运于宝船之上……”
\n
兵部尚书杨荣奏报:“金陵军士已准备妥当,留守军士、北上军士已完成分割,军士家眷已先行北上,有地方府州县负责接应保障,军士士气高扬……”
\n
……
\n
礼部尚书董伦奏报:“在金陵礼官、器物等安置妥当,北平礼部发来文书,相应迎接礼仪已准备周全,只等皇上迁都莅临……”
\n
国子监祭酒李志刚奏报:“各地府学考试结果已送至国子监,总分值六百,北平国子监拟定于五百五十分及以上者选八百人,南京国子监拟定以五百二十分为线,选定一千八百人……”
\n
五军都督府梅殷奏报……
\n
经过逐渐分流,阶段进行,迁都的所有准备工作已是完成。
\n
朱允炆威严地看着文武官员,沉声道:“迁都北京,奠大明万古基业!诸位齐心,铸大明国运昌盛!”
\n
七月六日,大报恩寺戒严。
\n
朱允炆携太后、皇后、太子、其他皇子皇女、在金陵藩王,文武大臣等,至英烈碑广场,为大明英烈上香,告知大明英烈明日迁都的消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