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高度机密的“218”计划,只不过这个高度机密需要在外面进行,实在机密不起来,郭嘉乐又不想换个地方,习惯了国子监的地下室。
\n
于是国子监匠学院便设了个规矩,对郭嘉乐的研究有了“三不准”,未经许可,不准打听,不准观察,不准翻阅文档。
\n
于谦是“218”计划的参与者,曾提议使用玻璃封装铜线,虽然可行,但根本没办法用,不小心就摔碎了……
\n
这次计划的成功,为远程消息的传输奠定了基础。
\n
一旦六十里甚至更远距离实验成功,那大明将会拥有一种全新的传递消息渠道,一种不需要驿使八百里加急,不需要火车,不需要船只,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消息传到很远之外的地方。
\n
这种用电来传递文书的方式,将会极大强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n
试想,若是北京煤炭缺口过大,只需要发个电报给山西,让其大量运输煤炭而来,便能够缓解问题。若西疆行省收到了帖木儿国内的情报消息,完全可以通过电报将消息告知北京,而北京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回复应对之策。若凤阳府出了灾,朝廷只需要电报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等行省,从不同方向输粮……
\n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军事价值,如果草原上有谁想蹦跶,西南土司想吃火药弹,定远行省有人掀翻了桌子,西疆行省需要活动活动,朝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到情报并做出决策,而不是需要动辄十天至一个月以上。
\n
这是一项改变大明划时代的发明与创造,当之无愧的伟大!
\n
匠学院院长周昌走了过来,看着欢喜的三人,笑道:“看来实验取得了成功,这才让你们三人笑容满面。”
\n
郭嘉乐、宋断断、于谦肃然行礼。
\n
周昌看了看桌上的仪器,点头道:“一步步臻善吧,像是蒸汽机,如今还在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