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萨旦那国国王,又称于阗,向东汉皇帝求亲,汉家东国公主在帽子藏放蚕卵,将蚕种带到瞿萨旦那国,还为蚕种修建寺庙,称麻射僧伽蓝,并且下达了命令,不准伤害桑蚕,于阗国从此开始有了丝织业。
于阗是藏语,意为“产玉的地方”。
《史记》中就记载“河源出于阗,其山多采玉”,于阗以产美玉闻名,今藏语称玉为gyu,称城邑为tong,有学者推知于阗之得名,当为羌语“王城”(产玉之地)得译音。
于阗的玉石开采和加工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于阗的玉石就传入到了内地。
大唐安史之乱以来,于阗国疆域扩展了四、五倍,土地增多,农业生产发达。
于阗国国中大城池有五座,小城数十座,土地种植以麻、麦、粟、稻、五果为主,有许多园林,山里生产美玉,农业繁荣。
主要作物品种小麦、大麦、芝麻等收获丰盛,除了自用消费外,大量粮食进人市场交换,其他手工业产品亦较丰富,商品经济活跃。
到柴宗训开熙三十年,两国间商贸频繁,年商品交易额在三千万两左右。
于阗国历史悠久,君王世系绵延,公元前2世纪,于阗国以城邦形式出现,西汉时尉迟氏建立国家。
尉迟氏王廷一直传续到了柴宗训此时,目下在位君主是尉迟僧伽罗摩,为尉迟达磨之子,于开熙二十六年(九八五年)即位。
目下,于阗有州府五十一个,人口三百七十万人。
殿前太监总管贺耀道:
“陛下刚收高昌,西亚前线又传来龙骧军攻克萨曼王朝的捷报,正是威震天下之时。
陛下只须派一统军大将率军前往于阗谕示,尉迟僧伽罗摩惧于陛下天威,自会举国来降。”
如今高昌已乘其内乱收归周土,若再于阗纳入,大周的河西走廊一带、吐蕃一带,与中亚的喀喇汗一带将完全联成一片,再不存在异国。
之后,水利灌溉、大周直道等的兴建,“乡贤制”和“陪审团制”的推广,在柴宗训大周帝国手上,将比之在高昌和于阗手上,速度快十倍、百倍,必将大力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柴宗训皱眉道:
“二位爱卿所议皆是良策。
只是我大周历来与于阗关系友善,又是我属国,其国王尉迟僧伽罗摩比之其父王,事朕更加恭谨。
朕以何名出兵伐之?”
殿中众臣议论半晌,均觉难以找到光明正大的伐于阗说词。
武德司镇抚使陈定忽道:
“陛下,明眼人皆已看出如今已届我大周收取于阗之时,这出兵的理由只要不是太过离奇便可。
在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