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留在汴京,等待放皇榜,只有少数汴京籍及周边近畿州府的举人选择回家等候。
一时间,汴京的各家客栈几乎个个爆满,五月十五日午膳时,大堂里坐满了议论此次会试的举人。
“各位仁兄,你们此次考得如何?
这“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此题,下半句我就没答出来,出处哪里更是不知。
哎!看来此次会试,我又要落榜了!”
周围一半多人都跟着惋惜起来,因他们也末答出此题。
“这题你们都未答出来么?难怪在此伤感!
此句全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语出《尚书·五子之歌》。
不是我说诸位仁兄,这题都答不出,可以不用在京等候放皇榜了,立刻打道回府为是!哈哈哈!”
“哎!谁能想到会考这种题目?我这年来,在家中熟读熟记的,都是忠君爱国、为官修身之道,这么冷僻的语句,哪里有印象!”
…
“这“大航海时代”你们都是怎么阐述的?
我以前愣是没听过啊!考场上实在想不出来,我只得胡绉了一通,多卖我大周商品到海外,就能多赚它国银钱流入我国,这样我国就会越来越富。”
“这题确实难,我也和你差不多胡写一通。
只不过我写了一段“大航海时代”对商业兴盛的作用,以及对契约精神培育的作用。”
“我觉得“大航海时代”就是指要具有开拓冒险精神,为人所不敢为。
我大周商人要多往未知的世界各地远航,发现新大陆,发现新的商机,占领新国土!”
……
五月二十六日午后,柴宗训坐于养心殿阅看起本次科举会试登第的名录来。
四科中进士者,共计有七千三百二十六名,录取比例大致在百分之五。
柴宗训心中关注的,主要是三名本届参考的举子:
韩济渝、丁谓和杨亿。
韩济愉是柴宗训与花蕊夫人之子,在柴宗训心中重要性自不必说。
韩济渝生于开熙十二年十月,今年二十岁。
而丁谓和杨亿二人,则因元宵节柴宗训微服私访时巧遇,而在柴宗训心中留下印象。
一页页查看下来,只见丁谓和杨亿皆在文科一甲进士目录中,二人文采斐然,在答卷中皆旁征博引、论述贴切。
而韩济渝则是武举二甲进士,兵法类在前十名,武艺类稍逊色些,在一百多名。
见三人此次皆中进士,柴宗训心中欣悦。
六月二日的殿试中,柴宗训亲临文华殿,对一甲一千二百余文、武、工、商四科进士举行殿试。
见礼后,柴宗训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