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柴宗训亲点为第四名,没有让自己除名皇榜,心中已是感激。
柴宗训听罢,沉吟片刻,道:
“寇爱卿和杨爱卿之对,可称完美。
朕也来对个下联。”
寇准吓了一跳,若是柴宗训对的贴切还好,若是对的不好,那自己出这对子,岂不是让皇帝在新科进士们面前出糗的大不敬?
寇准忙道:
“陛下,臣等刚才乃是腐儒间附庸风雅的陋习,陛下运筹帷幄、以经营天下为真学问,这对对子的雕虫小技,岂敢劳烦陛下?”
柴宗训笑道:
“寇爱卿,你倒也知对对子不过是附庸风雅的雕虫小技,如何又以此而轻视于人?
须知“祸从口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半句仲夏寒。
寇爱卿乃朕新擢用之阁老,处事当面面俱倒才是。”
寇准心中一凛,连忙行大礼谢恩,感谢皇帝柴宗训的指教。
柴宗训不再就此事言语,开口吟道:
“心中事是天下事。”
(这是作者的原创之对)
此对一出,满殿数千名新科进士尽皆惊叹,赞美声如潮。
此对将皇帝柴宗训心系社稷、天下为公的雄图壮志展露,霸气无双。
丁谓见柴宗训刚才对寇准的言语中,有劝诫其意,不由对柴宗训心中感激之极,此刻大声颂扬柴宗训此对横绝千古,真乃史上文才最佳的“词帝”。
寇准和杨亿亦大为钦服,赞叹不已。
柴宗训道:
“才能有千门万类,诗词作对不过偏于文思耳。
在汴京就曾有过一个相关典故。
昔战国时惠施赶往魏国大梁为相,途遇大河。惠施心急下,徒步涉水过河,却一不小心跌入到深水中。
正危急时,得一船夫相救。
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
惠施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
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
惠施曰:“子居船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才华有专攻,吾中华仕人切不可以文才为唯一。
朕向知丁爱卿财经会计之材,正打算不久后,在我大周全国重新丈量田亩、人口,丁爱卿可建言建策。”
丁谓一听大喜,财会本是他的专长,立知皇帝柴宗训这是在刻意创造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在众新科进士面前找回颜面。
丁谓当即侃侃而谈,从财会的作用、方法、意义等大讲了一通,并提出了一些提升效率的方法。
殿中数千进士仔细听来,发现丁谓于财经上确是大材,他说的许多知识,自己等人闻所未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