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多年来,共有一百六十二个立项研发取得了成功,范畴涵盖建筑业、纺织业、水利灌慨、冶铁、造纸、伐木等二十余个生产门类。
另有近二百个立项研发,尚在稳步进行中。”
柴宗训龙颜大悦,道:
“很好!仅十余年时间,就鼓励出了一百多项技艺创新,可称成绩斐然!
一定要将朕的旨意传达到国中各州百姓耳中:
朝廷鼓励民间进行各门各类生产技艺的研发,只要是真实可行的,不论最终是否研发出成果,只要是真实研发,皆不会怪罪,亦不会问责。
不出实用结果、纯理论方面的研究,朝廷也大加鼓励!让百姓们有这方面专材的,放心大胆的开展研究、申请立项!”
燕肃感动道:
“陛下圣明!
陛下真乃我中华史上最重生产技艺的皇帝!有陛下如此宽容的鼓励和金钱支持,相信我大周民间必会技艺人材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生产技艺的创新。”
柴宗训点了点头,道:
“燕爱卿,朕忙于社稷大事,虽重视民间生产技艺研发,然而平日却没时间细看。
燕爱卿挑些重大的新发明,说给朕听听。”
燕肃道:
“是,陛下。
在臣看来,民间才智之士这些年来的技艺创新,有二项堪称重大。
这第一项,即是湖州人士楼烦总结历代生产技艺,改进创新的缫车。
此车以皮带驱动,通过脚踏板产生动力,丝被缠绕在线轴上,生产效率比之原有的手工纺机,提升近6倍。
这第二项,即是淮南转运使乔维岳总结民间生产技术,改良发明的“二斗门”。
此项技艺是复闸形式的运河船闸,从而较大的提高了河运能力。
乔维岳奏折中言:
“维岳规度开故沙河,自末口至淮阴磨盘口,凡四十里。又建安北至淮澨,总五堰,运舟所至,十经上下,其重载者皆卸粮而过,舟时坏失粮,纲卒缘此为奸,潜有侵盗。
维岳始命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二门相距逾五十步,覆以厦屋,设县门积水,俟潮平乃泄之。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矣。”
臣以扬子江监真州段采用复闸后实测,每年节约了500名工人,一百二十万钱。以前船只能装载三百石粮食,闸建成后,可以通过四百石粮食的船。
唯陛下明鉴。”
中国纺织技术由来已久,早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即已诞生纺织工艺。
缫车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和赵国宰相范雎之间的故事。李斯和范雎是当时两国的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