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保存起来,以备未来需要时查阅,不定期再次开展全国普查。”
丁谓道:
“臣谨遵陛下旨意!
陛下于我中华历史上首次完成如此详尽的全国普查,臣等与有荣焉。
恳请陛下为此次调查得出的册子命名!”
人口统计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已经有了“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的说法。秦统一天下,考核地方官员的“上计”制度中,就有户口一项,中央要求地方呈报户口数字的消长。
只是如柴宗训此次下令所做的涵盖各经济大项的全国普查,确是中华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上首次。
柴宗训沉吟片刻,道:
“全国普查数据意义重大,这些册子,就名之为“大周黄册”罢。”
丁谓行礼谢恩后,告退出殿,前往户部核对此次全国普查的银两使用情况。
之后几天的早朝上,君臣都在热议此次全国普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国力状况,总结开熙年以来的施政得失。
开熙三十三年八月二日,早朝。
首辅李沆出班道:
“启禀陛下,臣与内阁各位阁老这几日来研究“大周黄册”,就当前全国情势,拟了三条施政,恳请陛下斧正。”
柴宗训道:
“即是李爱卿与内阁众臣数日精研所得,必有良策!
快说来给朕听。”
李沆谢恩后,道:
“回禀陛下,这第一项:
如今我大周人口已增长至一亿五千万人,百姓皆丰衣足食、日渐富裕。
只是这鳏寡孤独者在总人口中比例虽下降,但总人数却在增加。
开熙初年时,陛下令李相在全国广建“养济院”,以照顾社会上无生存能力的孤儿寡老、伤残之士,为一时之仁政,活民无数。
如今人口比之开熙初年时,已增长了近十倍,救助鳏寡孤独的“养济院”却并未兴建,明显已不足用矣。
至于陛下新纳入国土的原中亚各星星教之地、黠戛斯、花剌子模等地,因数年战火波及,挣扎于活命线上的百姓就更不可计数了。”
柴宗训微颔首,道:
“此议极好。
这些年来,朕忙于对外开疆扩土,对内创建制度,为我大周立万世不易之基,确是未留意到全国的“养济院”早已不足用。
至于新收的星星教诸地及黠戛斯之地的百姓,从此亦为朕大周子民,自当与我汉民一视同仁。
此议准奏。”
李沆行礼谢恩后,续道:
“陛下,这第二项,如今我大周帝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每年的气候灾害虽不严重,但总数却也不少。
当气候灾害发生时,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