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记载,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辛未,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到监狱里查阅犯人犯罪记录档案,有290名犯人已经被定为死罪。李世民谕示,将这些死刑犯人先放回家,明年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再让他们来就刑。
到了第二年秋末,290名犯人们全部按时回到监狱,准备继续受刑。
李世民得到禀报后,“诏悉原之”,统统将这些死刑犯人赦免释放了。犯人及其家属亲眷们无不山呼万岁,称李世民是一位仁君天子。
柴宗训以“孝、法治国”,除不定期的逢重大社稷之事时大赦天下,看重的是保障和提升囚犯们的基本人权:也就是吃饱穿暖的生存权,和刑满后尽快回归社会的发展权。
因此,对于服劳役的囚犯,朝廷设有刑满释放时的“归正银”,根据囚犯服劳役时间而定,一般在每月五百文钱。
虽然不多,但对于刚释放的囚犯在社会上立足,作用很大,也大为减少了再犯罪的可能。
柴宗训道:
“犯人营中若有不法之事,汝等可禀告定期巡视的武德司或龙骧卫,必会为汝等主持公道。”
众囚犯代表皆行大礼谢恩。
看到赴宴的十余女真部落首领,想到女真与室韦等野蛮民族皆已被自己征服,柴宗训大感快意,道:
“今朕一统六合,今日与百姓欢宴,向闻女真族能歌善舞,愿一睹为快!”
皇帝即已开金口,十余名女真部落首领不得不一一下场,在殿中跳起本族舞蹈,为柴宗训祝寿。
约个多时辰后,众女真部落首领皆跳完了舞,唯有一名二十多岁的年青首领坐在席中,未曾下场。
侍立柴宗训身后的殿前太监总管贺耀看向此首领,斥道:
“汝是哪只女真部落首领?
众人皆为陛下跳舞祝寿,汝为何不下场起舞?!”
首领不情愿的站起身来,向柴宗训行礼道:
“陛下恕罪,奴才自小只擅长于打猎,不习舞蹈,因此不能跳舞为陛下祝寿!”
柴宗训听此人将“奴才”二字咬得很重,似有极大恨意,心中一动,道:
“汝还未回答是哪只女真部落首领?姓甚名谁?”
首领迟疑片刻,咬牙道:
“奴才是完颜部首领,完领乌古乃。”
女真族的始祖,据说是完颜函普,粟末靺鞨族人。
在唐朝贞观年间,因粟末靺鞨氏族离散,年逾60岁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出走,走到完颜部时,恰逢部族纠纷,函普出面平息事态,并留在完颜部族。生子两男一女,长子名叫乌鲁,次子叫斡鲁,女儿名叫注思板。
辽太祖龙兴之时,契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