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旨在最大限度提高部队实战能力。</p>
经过10多年发展,“红剑”体系对抗已实现从战术向战役转变,从单一兵种向多兵机种转变,从传统训练向信息化训练的转变,已成为空军“含战量”最高的实战化“训练品牌”。</p>
参与演习的战机类型非常多,轰炸机,歼击机,侦察机,电子战战机,预警机,参与的部队也达数十支,航空、地导、雷达、电抗等兵机种参与。</p>
另外,演习配属给红蓝双方的兵力,大部分没有隶属关系,而是从空军抽调组成,这种演习,是对部队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的一次检验,因为空防基地提升‘模块’融合力成为当务之急。</p>
近些年,通过红剑演习,我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各种问题也被暴露了出来。</p>
比如去年的红剑演习中,第一个演习日,红方空地力量配合,对某地面目标发起攻击。然而,结果却不甚理想。突击编组突防时,未能与掩护兵力形成合力,装备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p>
为什么战术设计运用和任务规划不到位?</p>
为什么协同不深入?</p>
为什么研判不精准?</p&a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