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起来。陈钊铭上下打量了一下方锐说:“年轻有为啊!什么时候调到团委工作的?”
“她不是调到团委工作的,她是通过竞选走上团委副书记岗位上的。上次我在大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也是她写的。”潘希泉得意地介绍说。
“五一农场有这样的优秀人才,当然能把工作做好啦。手下没有一批能干事的人是绝对不行的。”陈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随后又开玩笑起来:“小方,到我们沙河农场去工作怎么样?待遇不比你在五一农场差哦!”
“不行不行,陈书记,我们培养的人才,怎么能拱手相送呢?如果是往局机关里调,我放人,如果是提升到你们场担任场领导,我也放人,平级调动我不会放的。”潘希泉也开玩笑地说。
大家也跟着笑起来。
随后,潘希泉向参观小组的成员们介绍了五一农场上一年取得的成绩和今年的工作打算等,也谈到了工作上遇到的困难。都是党委书记,正如潘希泉说的那样,工作性质都一样,所以,他们的话语也就多起来。他们谈到了当前的形势,又谈论了当前农场的体制。潘希泉说:“前不久我到内地去考察了一次,内地的政策比较宽松,体制灵活。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寻找致富门路。可我们的农场呢?计划经济、行政干预还比较明显。说是已经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可职工们负盈不负亏现象十分严重。超产了将超产奖金拿回去了;亏损了就伸手向农场要,不给就上访,等、靠、要思想还十分严重啊!”
陈钊铭赞同地说:“潘书记,你说得很对,有时上级党委派我们到内地去参观学习,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去内地究竟要参观学习什么。我有一种感觉,到内地去观摩学习,看了感动,听了激动,回来以后呢?没法动,主要原因是我们这里的体制和机制都太死了。目前,我们的基层单位还在用广播喇叭大喊大叫地要职工们上班。职工流失现象也很严重。有本事有路子的想方设法往内地调动,没本事没路子的也想方设法找门路,有的干脆不打招呼就到外地打工去了。这部分人以后会给农场带来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