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盖里斯就清楚一点,他做不到在12世纪这个时代,建立一个什么不存在压迫与剥削的理想国。
他所要做的,是给后来人一个希望,是要利用生产力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红利,制造出一个“幻象”。
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又如何去追逐太阳、去改变当下呢?
盖里斯追求的本质是让时代更进一步,而挡在进步路上的就是敌人。
因此,盖里斯并不顾忌与这个时代的各种势力合作,他在大多数时间里寻求的都是一种改良,或者说改造,将农奴改造成农场工人,将城镇手工业学徒,改造为产业工人。
社会生产关系在被转变的同时,其实也意味着新的剥削阶级的诞生,即实业资本家以及金融资本家。
对于盖里斯来说,只要是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实业与金融中,而不是埋在地里试图世代相传,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所以他容得下那些威尼斯海商,也容得下伊拉克略,更容得下普利万。
而相对的,任何试图恢复封建农奴制度,试图在耶路撒冷王国土地上施行奴隶制度的人,都将是盖里斯的敌人,这是无法容忍的,势必要改变的,亦是经济利益的必然需求。
奴隶可没有什么购买力,而农奴与城市贫民的购买力,也同样少的可怜。只有蓬勃的市场需求,才能刺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这个道理或许许多的企业主都明白,但他们自身的高度有限,自然不会操心那么多,对于野蛮市场里资本家来说,压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就是竞争胜利的最佳法宝。
至于市场的购买力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