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这回拜帖也省了门包也省了,当个名人就是有好处,哪怕是小城名人。
过了一会,王二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过来,对他们俩说:“知县相公听了很高兴,说正想见见你们。”
王二分开众人,得意洋洋,一副饭圈粉头的样子。王有志跟他一聊,发现他是三槐堂王氏,当然偏的不能再偏了。但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于是他们马上以兄弟相称。王二也对他们拍胸脯表示,县衙有什么事找他就行。他最佩服有本事的人,自己也是有本事的人,在临安府学过相扑,不是一般俗差。
进了县衙,迎面是两座亭子。王二介绍说第一座叫宣诏亭,宣读官家诏书的地方;第二座叫颁春亭,是知县每年颁布官家春天劝农诏令的地方,等于春耕誓师大会的会场。大堂前边立着黄庭坚所书太宗御制戒石,上面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提醒官吏要公正廉明,当然好像效果不大。
接着绕过大堂,到了二堂,这才是知县办公的地方。王二先进去报告:“启禀知县相公,王有志高全二人带到。”王有志听得浑身别扭,这怎么听起来跟带犯人一样?正委屈着,就听见知县说:“让他们进来吧。”王二赶紧跑出来让他们进去,自己站在门口垂手侍立。
第一次见宋朝的县处级干部,还是自己顶头的父母官,二人不敢怠慢,上前作了个深揖,口称“小人高全,王有志拜见恩相”。高全更是庄重,虽说是县团级,理论上团长跟县长平级,但后世团长转业能在县里安排个科局长就相当不错了。他不过一个小连长,转业后说不定就给安排哪个乡村中小学去当保卫科长了,知县对他来说是很大的大官。
知县不吭声,又批了一会公文,一抬手:“坐”。王有志把装着20两纹银的小布包放在知县的书案上,说:“一点薄礼,不成敬意。”知县没吭声。
两人坐下,屁股只敢坐四分之一,态度十分恭敬。知县提了一下银子,分量也还满意,又一抬手:“看茶”。旁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