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鸿拿着酒杯一起走到舞池中央,灯光落在两人头上。
\n
一年过去,蔡运亨一扫当初的抑郁不得志,整个人气势昂扬,一副大老板的派头。
\n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表弟:“一年前,我的表弟余嘉鸿先生来到香港,他跟我说,因为内地打仗,酒店已经订不到房间,百货公司卖空,交易所人头攒动,更多的是,维港上挤满了小船,路上到处都是赤着脚的难民。他跟我说:‘哥,我们想想办法,让这些资金,这些人都有去处。’鸿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我们一直记得自己的初衷,在这一片避风港里,我们尽快让老板能找到地方,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也让流落到香江的人,能有地方工作,能养家糊口。”
\n
蔡运亨说,余嘉鸿翻译,他翻译完,接着说:“是的。这一年来,我来到了香港,也去了上海、武汉、重庆、昆明,还有西安。最让我无能为力的是,我在路上看见一位阿妈坐在那里抱着她已经死了的小孙女在哭泣,后面是他们几代人建起来的院子,已经成了废墟。我跟她说;‘阿妈,快走吧!’,她说:‘我什么都没了,我还能去哪里?’我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那一刻我被她的绝望感染。然而,当我到达城市里,我看到排着长队在购买物资的人群。我告诉我自己,我们做的事有意义。”
\n
这一番话出来,全场寂静无声,英国是中立国,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不能发表抗战言论,只能以和平为主题说话。
\n
“上海租界和香港,都是满目疮痍包围中的避风港,资金在这里避险,人们在这里避难。在香港和上海的我们,日夜开动机器,我们要把东西生产出来,我们要把东西运进去,让战火下的人们能活下去,等待和平的曙光到来。”余嘉鸿看着在场的所有人,提议,“诸位,我们一起站起来,互相鞠躬,我们感谢对方,也感谢自己,为饱受战火摧残的中国人带去的些许温暖和希望。”
\n
所有人站起来,一起鞠躬,余嘉鸿再举杯:“愿和平早日到来!”
\n
“愿和平早日到来!”众人跟着说,说出这句话,很多人的心在颤抖。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