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意思了。所以最近送来的传国玉玺是被他自己否的,虽没降罪那些献玉玺的人,可那种不在意的态度已经是一种再明确不过的表态了。
\n
“臣妾在深宫之中,哪里能得来传国玉玺?”方采薇仿佛是为郭敞的‘玩笑’而笑,而后才解释道:“说起来远不是一桩多入眼的事儿,还是臣妾的父亲...他是那个样子,可臣妾也不能放着不管,到底叫人送钱给他,算是做女儿的供养。”
\n
“只是给他一些钱财,到底会用完,倒不如给他找个事做,说不得忙碌起来,还能叫他戒了赌。”
\n
“臣妾思来想去,这京师之中稳妥的营生不多,买卖建材倒是一样...这京城里的人越来越多,人来了就要住房,哪能不用这些?”
\n
这也是真实情况,因为大燕的户籍制度并没有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们想要进城就能进城。而且不是本地城市,真不怕路途远的话,直接上京也可以。这样一来,好处是农民失去土地后,地主剥削的太严重了,他们还可以进城谋生,没那么容易爆发农民起义。
\n
坏处的话,自然就是城市扩张,负担加重...在小农经济下的封建社会,城市化率太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巨大的麻烦。
\n
“...没成想,这次买来许多建材却是捡着了,因着官家要将金明池修做皇家园林,倒叫京师建材大涨...这也是托官家洪福。”
\n
“臣妾的父亲大赚了一笔,他自分了一些利,臣妾也因此得了写余钱。臣妾想着,也不缺钱,何必将钱财搂在手中?便托人在宫外寻了一些古玉。”
\n
“咱们这宫中也多是爱玉的,古物更是时下正受追捧。臣妾买些古玉在手边,无论是自己赏玩,还是将来遇上要送礼的时候,都用得上——这古玉是得了,其中多数都是一些好认的器物,只有一件,其他人也看不大出来,只说是‘镇圭’。”
\n
“臣妾瞧着却觉得像是古代君主祭地的礼器‘玉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