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其实也没有。再加上歌词往往是现代人眼里的‘古’,素娥担心古人听来更奇怪,也没有纳入考虑。
\n
相比之下,竟然是各种质朴的山歌民歌更合适。
\n
民歌的歌词很简单,听起来就像是‘有感而歌’一样。无论古今,其实都少不了这样的歌,只不过古代这些歌很少被记录下来。哪怕是汉乐府这样的机构,采集到的民间歌曲也会经过一些修饰,成为后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
\n
其次,既然是有感而歌,是民间百姓随口而唱,那谱曲不符合此时的规则就更不是问题了——素娥也方便假托是儿时学的民间曲子,不然一首谁也不知道的歌,解释起来也麻烦。
\n
至于说‘接受度’的问题,这倒是不用太担心。自从素娥在某位后妃的小宴上见过名为‘十叫子’的表演后,就知道现在的歌唱表演之宽泛了...很多地方有现代没有规则,感觉艺术创作都被束缚了。但又有些地方自由的惊人,好像随便怎样都可以。
\n
‘十叫子’来源于街头巷尾做小买卖的商人,为了推销自己手头的商品,半叫半唱地‘自卖自夸’。一开始也是信口而来,不过时间久了,一种商品也形成了一种程式。而有了程式,自然就能拿来表演了。
\n
街头叫果子、叫花、叫热水、叫糕点...这些叫卖就算程式化了,又能有多少讲究?所以那都可以被欣赏,素娥是真不担心自己的‘民歌’。
\n
至于说为什么几首民歌里最着重练《小河淌水》,一方面是因为她喜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难度高,更需要练习。如果不出意外,她到时候首先就会唱这首——即使是在现代,不知道听了多少‘靡靡之音’的听众,也会认为这首歌是神曲,此时听来应该更能震慑住听众吧。
\n
当然,《小河淌水》在现代能成为神曲,很大程度上是歌手的成就...但歌曲本身也很重要!
\n
素娥当然不敢去想自己能有龚老师的水平和情感,不过也不需要做到那个地步。就像她早就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