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 但因为运动伤害缺席赛季、表现不佳,甚至报废剩余职业生涯的球员依旧不少, 这就是对抗性带来的‘弊端’。
\n
在古代的话,对抗性那么强, 球员说不定就真成消耗品了。
\n
二十艘小龙船东西分列在前, 十艘虎头船和两艘飞鱼船列在小龙船之后, 又如两军对垒。宝津楼前水殿之上, 有临时搭建的水棚,水棚上有人招摇一面红旗。这面红旗就好比是舞龙时耍的那龙珠,是一个引导龙舟争标的‘指挥棒’。
\n
随着热热闹闹的锣鼓声响起,三十多艘龙舟划动起来, 由之前的‘两军对垒’变为了圆形方阵,这个花样在龙舟争标里叫做‘旋罗’。
\n
待红旗手再次招摇红旗, 圆形方阵又变成了两拨,只不过这次也不是之前两军对垒的样子,而是各自成为一个小的圆形方阵。此种花样也有专门的说法,叫做‘海眼’。
\n
‘海眼’既成,随着锣鼓声越来越响亮,红旗又动。两边‘海眼’便散开,成为两阵,并且还相互穿插。这个动作非常复杂,而且要在相当狭窄的范围内做出来,经常是两船擦舷而过,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这就是所谓‘交头’。
\n
‘交头’过头,差不多就叫进入‘争标’的部分了。此时红旗手会再次挥动手中红旗,接到讯号的桨手再划船,三十余艘龙舟便在水殿对面排成整整齐齐两列。
\n
这个时候,又有一艘小船从旁边船坞中出来,船上有一个军士装扮的高大男子,手执一根极长的竹竿。竹竿用彩色绸花装饰,顶端还悬挂着金银器,这就是所谓的‘标杆’。争标、争标,争的就是这根‘标杆’了。
\n
小船划到离水殿不远,但左右居中的位置(也在两列龙舟之间),军士装扮的男子就将手中长长的标杆插在水底——由此看出,标杆确实长,即使是这样,露出水面的部分也不算矮了。
\n
插标杆完毕,红旗再招,锣鼓声也完全更换了一个节奏。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