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皇帝也是要时不时跑一趟洛阳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长安已经养不起一个人口百万的都城了——长安周边就近提供粮食等必需品是做不到的,而要运输的话,运输条件又不够好。
\n
皇帝带着后宫和朝廷去洛阳,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就食’洛阳。
\n
可别小看后宫和朝廷,这些人口加起来本就不少,还都是‘高消费人群’。再算上他们一走,他们的家人、仆从也要走不少,对减轻长安的粮食供应负担真是大有裨益。
\n
洛阳在旧唐是东京,因为其相对于正经都城,他在东边。不过在本朝,他又成了西京——也就是说,宋觉真说的去西京,其实就是去洛阳。
\n
大燕的皇帝几乎不去陪都,最多就是巡幸时驾临。而要说几个陪都里,哪里还多去了几次,大约就是西京河南府,即洛阳。
\n
去洛阳的原因说起来很简单,一则洛阳离京兆府比较近,后宫和朝廷一整个过去也相对容易。二则,洛阳那边有上阳宫在,实在是一个‘度假’的好所在——洛阳在旧唐时主要有两宫,即紫微宫和上阳宫。
\n
其中紫微宫更像是建立在洛阳的又一个皇宫,政治属性强。而上阳宫就属于是‘离宫’,皇家园林的属性更强,呆在那边也比较放松。
\n
在唐末至大燕的这段混乱历史中,紫微宫因为战乱被焚毁地差不多了,倒是上阳宫虽有荒废,却保留相对平整。说起来,郭敞的父亲还正经考虑过迁都洛阳,所以在郭敞祖父修缮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了上阳宫。
\n
虽然此时的上阳宫已经不能和旧唐时相比,毕竟皇帝去不了几次,但作为皇家园林,这已经是大燕规模最大的‘离宫’了。
\n
上阳宫说起来其实没有避暑山庄之类离宫有夏日避暑的优势,所以郭敞也不常去,他继位后才去过一次,住了近一年——主要是离宫那边不比正经宫廷,各方面都松快些,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n
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