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素娥是见识过后世的城市夜景、灯火阑珊,但古代的夜景或许在‘光亮’‘色彩’上多有不如,不过正是因为少见,反而没有后世的‘滥用’。配合着古装的人群,含蓄优美,哪怕吵吵嚷嚷,也没有浮躁喧嚣之感。
\n
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随着夜色落下,月上柳梢头,街面上是一刻比一刻热闹。大燕的元宵节本来就堪称最重要的节日,比元日、除夕这一对年头年尾还要更有存在感。
\n
当月亮升起来,灯火也就点亮了——元宵节的欢乐氛围,人群涌动算一半功劳,另外一半却得算在这盛大灯火里。所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不动声色而极写富贵,现代人都沉醉于霓虹闪烁间的目眩神迷,更不要说缺乏夜间照明的古人了。
\n
这灯火在古代何其可贵!而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又仿佛街上灯火更添美好。
\n
大燕本就有不行宵禁的传统,凡繁华处必有夜市,到了元宵灯会时更不要说了,处处都极尽繁华。而在这之中,又数内城御街最为热闹,宽阔的大街两侧全是做买卖的、作场表演的、驻足瞧看的、密密麻麻的灯架......
\n
种种热闹,数也数不尽!而且随着越往御街尽头宣德门前,这种热闹越发收不住!
\n
“饶杂碎汤,饶杂碎汤,买得熟羊肉饶杂碎汤哩!”“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十色糖、糖糜乳糕浇、香糖果子、西川乳糖、狮子糖,百色糖果皆有哩!”“羊家好羹,羊家好羹,三脆羹、金丝肚羹、百味羹、鹌鹑羹卖也!”“桂花香馅儿裹着胡桃哩,好香甜元宵!”
\n
“俺本是穷乡汉儿,没甚么堪夸伎艺!又不会杂技戏,好上绳踩跷;又没有好口齿,好说话唱曲。不过是赶着今日热闹,唱一个村朴朴《太平歌》儿,又说些乡里新近稀奇事,兼叫卖村里自家果子,好回乡生活...”
\n
又有外乡卖艺的表演完毕之后要赏钱:“利地上住,旺地上行,元宵佳日,手到跟前,莫空手哩!孩儿,你且托了盘子去,看官且要赏你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